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电子邮箱] 登录名: @XINYU.GOV.CN 密 码: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天地 - 名人
与齐白石并峙的画家傅抱石
日期: 2010-12-15 来源: 新余人大 作者: 吴东平 【字体



走近现代名人的后代

                   吴东平

          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傅抱石其人

  傅抱石(1904—1965),20世纪最著名的画家之一,也是中国现代画坛与齐白石并峙的画坛大家。郭沫若先生将他与齐白石并称为“南北二石”。称之为我国绘画南北领袖。曾任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省分会主席、江苏省国画院院长等职。傅抱石一生勤奋努力,靠自学成才,创作3000余件绘画作品,写下了3150多篇(部)约240多万字的学术著作,刻印章2000多方,由他独创的散峰笔法被绘画界称之为抱石法,为中国画画法的典范。
      1959年,应时任国家总理的周恩来之邀,傅抱石与关山月两人为人民大会堂创制的由毛泽东题字的巨幅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成为备受国内外关注的艺术杰作。他创作的《夏山图》、《湘夫人》曾被周恩来所收藏。其代表作有《虎踞龙盘今胜昔》、《贵妃醉酒》等。
       傅抱石出生时,家庭生活十分困难,他的父亲早先当过长工,后来又以修理雨伞为业。1921年,13岁的傅抱石小学毕业后,因无钱读书,准备跟着父亲学修伞。此时,江西第一师范学校的校长得知他成绩优异便答应让他免费进入该校学习,从此傅抱石开始了他的艺术人生。其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傅抱石又认识了时任中央大学艺术系的美术教师徐悲鸿教授,正是在他的大力推荐与支持下,傅抱石获取了公派赴日留学进入东京帝国美术学院学习的机会。在日本求学期间,他又得到了正在日本的郭沫若先生的各方面的帮助。
       1936年回国后,执教于中央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执教于南京师范学院(今南京师大)艺术系直到谢世。

       傅抱石1930年与比他小7岁的南昌市中有名的大户“豫章罗府”的千金罗时慧结婚。罗时慧原是傅抱石先生在江西省第一中学教书时的学生,他俩由师生之恋开始,而后结为百年之好,此后夫妻二人厮守一生。罗时慧本来考入了武昌艺术专科学校,本打算在绘画方面干出一番成就,然而为了傅抱石先生的事业,为了照顾病重的公婆,她放弃了自己的理想,甘当傅抱石先生的“磨墨妇”。罗时慧女士为傅抱石先生生了12个孩子,只活下来6个,2男4女。进入老年后的罗时慧老人和别人谈起孩子的时候她曾幽默地说“我丰产不收”。1965年9月29日,傅抱石先生因劳累过度突发脑溢血悄然离开人世,没有给夫人罗时慧和儿女留下一句话,终年61岁。罗时慧女士2001年逝世,享年91岁。二男是傅小石,傅二石;四女是傅益珊、傅益璇、傅益瑶和傅益玉。他们在父母的教育下,而今个个都成为画坛名人。傅抱石先生一家真可谓“丹青之家”。

  长子傅小石:画坛“奇才”

  傅小石(1932—  ),著名人物画家。祖籍江西新余,1932年出生在南昌外婆家,他是艺术大师傅抱石的长子,傅小石先生的作品先后到日本、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地展出,也在北京、上海、南京、香港、台湾等地举办过20余次展出,许多作品被国内外有名的博物馆、美术馆收藏。1995年,《潇潇暮雨》被中国政府作为礼品赠送给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
      傅小石先生一生经历了中国现代史上的一段非常时期,历经坎坷,身心备受摧残。然而在那广袤的艺术世界里,他凭着自己那执着追求真、善、美的崇高精神,终于在中国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被艺术界称之为“画坛奇才”。
      傅小石先生的母亲罗时慧,出身书香世家,一代才女。傅小石先生3岁起便跟着外公开始通读四书五经及唐宋诗词。受父母的熏陶,他自幼酷爱绘画,加之他聪慧好学,从小就显示出了极好的绘画天赋。
      在傅小石9岁那年的一天,父母外出,家中突然来了一位远道而来特来拜见父亲的客人,那客人见抱石先生不在家,坐了一会便走了,客人临走时,小石忘记了要客人留下姓名。晚上父母回到家里,小石将此事告诉父母时因此说不出客人的姓名,此时,他灵机一动,拿出一张纸,刷刷几笔,就将那个客人的形象特点勾勒得清清楚楚,傅抱石一看就知道来者是谁了,后经核实,果真无误。
      1953年,小石在南京二中高中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在系里,傅小石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入校不久,他创作的铜版画《晨读》就公开发表在《版画月刊》的封二上,不久他的版画集《玄武湖》也公开出版。
      傅小石兴趣广泛多才多艺,不仅喜欢读书、画画,而且还是一个戏剧爱好者。在中央美院读书期间,他曾将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的同名小说改编成电影剧本《漂亮的朋友》。
      1954年,版画系为了参加学院新年联欢会,排演了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伟大作家塞万提斯的喜剧《唐吉诃德》,剧中的主角唐吉诃德就是傅小石担任的,所以选择傅小石担任这个角色,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傅小石具有出色的表演才能,其次是他天生的就像唐吉诃德,瘦高的个子,硕长的脸形,以及他那圆鼓的眼睛。当该剧在中央美院大礼堂上演后,傅小石以他那出色传神的表演,博得了观众的阵阵喝彩。
       这一时期的傅小石成了中央美院的风云人物,他是一个被师生公认的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因此他被同学们选为班长,被系党支部作为入党培养对象。时任中央美术学院的院长、著名画家江丰先生曾对傅抱石先生说:“你的那个儿子,真是你傅家的一个奇才。”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股极左思潮在人们的政治生活中开始泛滥,中国大地上政治运动一个接着一个。当1955年的那一场批判“胡风反党集团”的斗争开始时,正在中央美术学院读书的傅小石对此大吃一惊,傅小石怎么也不相信胡风会反党,并且组成反党集团。抗战时期,傅抱石一家和胡风一家都住在重庆金钢坡,两家的大人和孩子往来也十分密切。在少年傅小石的印象中,胡风伯伯是一个知识渊博、和蔼可亲、积极抗日的爱国学者,他怎么会成为反党集团的头目呢?那时天真诚实的傅小石只知讲真话,当同学们议论此事时,实事求是的他说了自己对胡风的看法,并几次在学校举行的批判胡风大会上公开与有些人展开辩论,为此,傅小石被打成了“胡风分子”。
       紧接着,1957年的反右斗争又开始了,傅小石因此被打成“右派分子”,其原因是三条:一是反党,即反对那些主张对胡风进行批判的党员;二是为胡风开脱罪责,翻案;三是对反右斗争有抵触情结。因此,傅小石戴着右派的帽子,被下放到农场“劳动改造”。
     1961年,傅小石在著名漫画家华君武先生的关怀下,从劳改农场转到江苏省画院当清洁工。一个善于挥动五彩之笔的手,却去舞动打扫清洁的大扫帚,整天去干一些打扫庭院厕所的活儿,似乎是在捉弄傅小石。然而,历史又似乎对于那些好人总是抱有善意,就在傅小石成为专政对象,坠入生活低谷之时,一位素不相识的女性王汝瑜却独具慧眼,认定他是好人,并且认定他是一位可以托附终身的男子汉,于是大胆地向傅小石抛出了爱的绣球,从此他们相恋了。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的前夕,又一灾难将要降临到傅小石头上时,王汝瑜与傅小石终于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准备与丈夫迎接一场更大的狂风暴雨。
      “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造反派们就诬陷傅小石企图将父亲傅抱石的画偷走,逃到外国去,还说有一天傅小石和兄弟姐妹们在家里将画钉在墙上点评时,不料一群造反派冲了进来,将墙上的画一把撕了下来,恰好一颗大头钉插在毛泽东画像的眼睛上,造反派硬说他们全家仇恨伟大领袖毛泽东,因此全家被打成反革命分子,傅小石再次被送进农场劳动改造。
       在农场劳动改造期间,傅小石每天仍然坚持画画。那时,一个只有12岁的叫黄亚华的孩子,他的父亲是看守监狱的警察,黄亚华看到傅小石画的牛羊特别像,就非常喜欢傅小石。一天,这个警察得知儿子天天去找傅小石学画画的事后,将他的儿子黄亚华叫到面前严厉训斥道:“亚华,你以后再也不要和傅小石讲话了,他是反革命分子!”
      “不!爸爸,那个反革命分子的画画得可好呢!他还教我画画呢,反革命分子真好!”黄亚华带有几分稚气的口气回答道。在那假话铺天盖地的时候,只有天真的孩子讲的话才是真话,这位警察也就没有责怪孩子,只是反复叮嘱他的儿子说:以后不要对任何人讲那个“反革命分子”的好话。
      1972年的一天,天正下着大雨,傅小石拉着满满的一车猪草正在泥泞的道路上艰难地跋涉着,忽然间,车轮一滑,满满的一车猪草连人一起翻到了沟里,他的左腿被折断了,送到医院时正好下班时间,由于没有得到及时治疗,他的左腿比右腿短了三厘米,从此傅小石留下了终身残疾。
      1977年,十年的“文化大革命”虽然结束了,傅小石虽然离开了劳改农场,但他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平反。直到1979年的一天,中央美术学院一位时刻关心傅小石先生的朋友突然告诉他,1957年错判的右派分子帽子及“文化大革命”中戴上的反革命分子的帽子要全摘掉了。喜讯传来,一块压在傅小石心灵上的巨大石头似乎突然被掀翻了。由于极度的兴奋与激动,血压突然增高,使他突患脑中风,右半身全部瘫痪,只剩下左手还可以活动。从此,酷爱绘画的傅小石改用左手绘画,经过极其艰难而痛苦的磨炼后,傅小石的“左笔画”终于成功了,然而到了1994年,他的右腿又跌断了,2000年,股骨也跌断。在傅小石先生的人生道路上,可说各种天灾人祸几乎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他的折磨,然而这位历经人生曲折的傅小石先生也从来没有在灾难面前退却过,他总是凭着顽强的毅力、凭着对绘画的执著精神,终于登上了艺术之巅,创作出了许多无愧于民族、国家和时代的作品。

  次子傅二石:酷似乃翁的画家

  傅二石(1936—  )是国画大师傅抱石先生的次子,如今的他在中国画坛上虽然不像父亲那样闻名遐迩,但人们都认为他是一位“酷似乃翁”的在中国画坛上知名度颇高的画家。早年曾就读于山东师范学院艺术专修科,在山东艺术师范学院从过教。现任江苏省国画院山水画创作室的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傅抱石纪念馆馆长,一级美术师。其著作有《傅二石画集》、《傅二石山水画》等。
       在傅抱石的两位爱子中,长子小石长得像母亲,小儿子二石则酷肖其父亲。
       傅二石自幼跟随父亲学习中国画,在六个兄弟姐妹中,傅二石可说是跟随父亲学画时间最长的一个。在傅二石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开始要二石帮他研墨,研墨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要磨好墨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据成名后的二石先生回忆说:“那时,父亲一句‘要磨浓点’,就要牺牲我一两个钟头的玩耍时间。”
       稍大一点后,傅抱石除让二石磨墨之外,开始教他绘画。二石开始学习绘画的时候,父亲并不直接教他画画的要点,而是要傅二石从握笔及认识毛笔的性能入手,要他反复临摹古代名家的名画。傅抱石拿出一幅沈石田的长卷,要二石临摹,已经临了四次,父亲看了还不满意,因此还要二石继续临摹,二石这时感到有些厌烦。傅抱石告诉儿子说:“如果你的临摹到此为止的话,那你以前花的功夫算是白花,必须继续临摹,直到掌握了沈石田的绘画特点后,方可换个画家去临摹。”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傅二石除了临摹古代名家的名画外,
       还临摹了父亲、齐白石、张大千等人的名作,为二石步入中国画的殿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成功临摹了许多名家的名画以后,傅抱石才让二石背着画板,同自己一同去野外写生,对儿子的每一幅写生作品都进行认真评点。在傅二石的那么多写生作品中,几乎没有一幅分外令父亲满意的,他不知道什么原因,傅抱石指出儿子的作品是一种纯粹的写生,没有掌握中国画表情达意的特点。只做到了“形似”,而傅抱石先生反复告诫二石,中国画最讲究的是“神似”,讲究一个“情”字。在父亲的精心指导下,经过二石先生的反复实践和仔细琢磨以后,才真正悟出中国画的“神似”要点。
       其后,傅二石几乎一直陪伴在父亲的身边,经常目睹父亲完成每一幅作品的全过程,父亲在写生时,傅二石也常陪同在父亲身边,细心体察父亲对鬼斧神工的大自然山水景物的临摹,因此,傅二石对父亲表现山景空的技巧也最为谙熟,很好地继承了父亲绘画的技法,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中国画山水作品之中。不少人评论傅二石先生的作品时说,傅二石先生不仅人“酷似乃翁”,其画也“酷似乃翁”。 
       傅二石牢记父亲“学无止境,艺无止境”的教诲。他作为父亲山水画的继承人,没有就此止步,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探索一条自己的艺术之路。他为了寻找自己的艺术风格,常常停留于瀑布之下,徜徉于小溪之边,反复揣摩着怎样用静止的画面,表现飞流的瀑布,潺潺流动的小溪,经过多年的努力,形成傅二石先生国画山水的独特风格。傅二石的山水画具有整体把握的能力,在有限的画幅上创造出无限的空间。他的山水画构思的另一个特点可说是无山不云,山峰上总是云飞雾漫,使窄小的画面充满着一种无限之感,令人陶醉其间,致使他的山水画极富艺术感染力。
       傅二石先生时刻不忘父亲傅抱石生前提倡的人品修养和绘画技巧相结合的学画之道。无论是父亲傅抱石的人品或是画品都是他人生的崇高榜样。过去,他的父亲出于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忱,对于那些蔑视中国艺术的人曾高喊道:“中国画可以举起大拇指,昂首挺胸走进世界艺术之林。”而今,当有人再度否认中国画在世界艺术宝库中的崇高地位时,傅二石先生和他的父亲一样,他面对海外众多的媒体,理直气壮地说:“我作为一个中国画家,为我们这优秀的民族艺术感到自豪。”傅二石在国外举办画展时,常常碰上一些好心的朋友,劝他留在国外,发展自己的事业,并保证帮他办好“绿卡”。而傅二石先生总是十分自信地谢绝了那些朋友的好意,告诉他们说:“现在我在中国生活得很好。画中国画还是中国好。”

  三女傅益瑶:用画画想念父亲

  傅益瑶(1947—  )是著名的水墨画家,现旅居日本。
       1946年的春末夏初之际,她的父亲傅抱石正根据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九歌·山鬼》创作一幅著名的人物画《山鬼》。山鬼就是传说中的巫山女神,她是一位美丽而又多情的女子,她原是楚怀王的女儿,名叫瑶姬,早夭以后,成为巫山女神。傅抱石《山鬼》的画面上展现的是一幅狂风暴雨雷电大作之际,一位姣美动人的女子在众神灵及虎豹等的簇拥下,站立在巫山之巅的情景。整个画面笼罩着一种神秘的氛围。当他将这幅画创作成功后,夫人告诉他又怀孕了。喜讯传来,傅抱石心中暗自思忖道,莫不是我又要得一位似瑶姬的漂亮千金了吧。第二年的年初,夫人罗时慧终于又产下了一个可爱的千金,于是傅抱石先生以山鬼瑶姬的名字为女儿取名益瑶,爱称瑶子。
       傅抱石作画时,一般不喜欢有人在旁边观看,主要是怕有人干扰他的创作,然而傅抱石特别宠爱他的瑶子,因此对她却是例外。
       出生于画家家庭的傅益瑶,要想学画画应该说既顺理成章又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然而自幼就独具个性特别好动的她管不了这些,她特别爱漂亮,总是喜欢一些时髦的东西,不喜欢画画这苦行当,一心想当电影明星,当戏剧演员,于是背着父亲自作主张,去学习表演艺术。后来又觉得英语是时尚的东西,高中毕业后,就又闹着去考英语系学习英语。
       然而她的行动却遭到了父亲傅抱石的反对,父亲逼着她上中文系。父亲认为,无论将来做什么,都要把中文底子打好,中文包罗万象,是做好一切学问的基础。于是傅抱石先生还是将他的女儿傅益瑶送到当时中文实力最强的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学习。
       据傅益瑶女士回忆,当她收到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的入学通知书时,她足足在地上滚了10分钟,以此发泄对父亲安排的不满,认为父亲的安排将自己多姿多彩的美好前程全毁了,而今天已成为名画家的她,却十分感谢爸爸当年的“固执”,越来越感谢父亲给她从事绘画创作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傅益瑶大学毕业时,正碰上“文化大革命”开始,她被分配到苏北最贫困的一个乡村当教师,此时,父亲已经离开了她和她的全家。从此傅益瑶开始了她人生最艰难的时期。
       在乡下那小屋的昏暗灯光下,在夜深人静之时,傅益瑶偷偷地将带在身边的父亲的画作打开,呆呆地望着这些画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进入天国的父亲。父亲的形象就好像在画里时时闪烁,就是从这时开始,她决心追随父亲的足迹,从事绘画。于是在乡村里一边教书,一边


在毛边纸上临摹父亲的作品

  在乡村中学教了12年书之后,傅益瑶又到博物馆去学习书画鉴定,不久又进入国画院,开始从事以绘画为职业的新的人生。在“文革”中,傅益瑶曾带上自己的画作到北京去向郭沫若请教,郭老看了傅益瑶的画称赞道:“益瑶的画,风格很像她的父亲。”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1979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刚刚打开,傅益瑶的母亲罗时慧老人向中央写了一封信,请求中央能让女儿到日本留学,后经邓小平批准,傅益瑶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位选派到日本学习艺术的留学生。
       傅益瑶到日本后,进入日本武藏野美术大学学习日本画。该校也是他父亲傅抱石1933年时曾经求学的地方。在这里她先后受到不少日本知名画家的指点,学习日本画。此时的傅益瑶有一种特殊的感觉,她的日本画学得越多,心里却愈喜欢中国画,一个要当水墨画家的信念越发强烈。 
       自此,傅益瑶开始决心放弃对父亲作品的一味摹仿,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自幼就富有“大胆而又不自卑”的傅益瑶的这种性格,支撑着她在日本画坛上敢于独辟蹊径,确立自己的创作视野、创作题材和技法。
       今天的傅益瑶女士,已经是一位活跃在日本画坛和国际画坛的知名画家。她的作品先后在美国、瑞士、中国香港及联合国等国家和地区举办过40余次个人画展。

  幼女傅益玉:日本画坛名家

  傅益玉(1949—  )女士为国画大师傅抱石先生四个女孩中最小的一个,著名国画家、美术史论家及胶彩画家,现为江苏省美术馆特约研究员,南京艺术学院兼职教授。她自幼受父亲的熏陶酷爱绘画,在父亲的指导下,凭着个人的努力终于步入艺术的殿堂,成为一名专业画家。1949年8月,傅益玉在南昌出生时,此时她的父亲傅抱石正在南昌举办个人画展。不久父母亲及其他兄弟姐妹一起回到南京时,则把摇篮中的傅益玉留在南昌外婆处,全由外婆抚养,直到她长到5岁时,父母亲才把她接回到南京,自此傅益玉才享受到父亲的慈爱。 
       傅益玉在兄弟姐妹中是惟一没有进入大学的一个,由于她勤奋好学,终于在1987年以同等学历考入东京武藏野美术大学日本画系,师从日本著名画家麻田鹰司、川崎铃彦等人学习日本画。1987年在武藏野美术大学毕业后又考入该校研究生部造型研究科,在此同时傅益玉还跟着日本著名美术家及美术史家桑原佳雄、町田甲一教授攻读美术史论。 
       傅益玉创作的胶彩画《无想》以其绚丽的色彩,深远的意境,巧妙的构思,颇具深刻的哲理意味,入选1988年第20届全日艺术展。“全日艺术展”是日本艺术最高展项,该艺术展已有80年历史,致使傅益玉成为“全日艺术展”史上80年来第一位入选日本最高艺术画展的中国籍画家。对此,我国的《美术》、《神州学人》等杂志分别作了报道,在中国美术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傅益玉女士的中国画也有很高的造诣,其画风明显受到父亲的影响,其画洒脱清新,别具一格。
       傅益玉女士在日本及其他国家和地区举办过多次展览,其作品备受日本画坛的重视。傅益玉曾获1989年日本出版社“艺术世界奖”,1990年获“法国沙克·马尔斯奖”等不少大奖。
       傅益玉女士虽然身居异国他乡,这么多年来,她一直为中日文化交流在奔走,多次回国到北京大学、中央音乐学院、天津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院校交流讲学。近年来出版有《日本美术史稿》、《现代日本画之变革历程浅析》、《日本画扫描》及《傅益玉画集》、《回忆傅抱石》等多部著作。


  责任编辑: [ 人大网站管理员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联系方式 | 使用帮助
Copyright 2004-2010 www.2013e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新余市人大常委会 新余市人大常委会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