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电子邮箱] 登录名: @XINYU.GOV.CN 密 码: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天地 - 异域掇英
高原茶香
日期: 2015-04-20 来源: 作者: 陈海红(湖北枝江) 【字体

  酥油茶的梦想

  青藏铁路称之为离天最近的铁路,它从青海的西宁开始,横穿茫茫高原1956公里。青藏铁路自开始动工到全线竣工,始终是世界瞩目的焦点,它的开通不止于交通上的意义,还代表着意志、力量与和平。穿过5231米高度的唐古拉山口,它成了另一条长城,如今“出国容易进藏难”的说法已成为过去。

  对于众多追求休闲的茶人来说,西藏也是一个神往之地,因为那里芳香的酥油茶有一种原始而又真实的味道。

  茶马古道

  一千多年来,进出西藏最主要的一条路就是唐蕃古道。想当年,是马帮、耗牛驮队把内地的茶叶、盐巴、丝织品等运往高原,再把高原的草药、牲畜运进内地,唐蕃古道繁闹而又险峻。青藏线、滇藏线、川藏线这三条茶马古道承载着马帮人的悠悠梦想,西去苦寒的藏地,来回就要半年,艰难而又漫长,但希望就在生命的冒险和尝试之中。

  西藏和平解放之初,西藏还没有公路与内地相通,年轻的共和国曾动用4万多峰骆驼组成大型的驮队向西藏运输货物。20世纪50年代初,为改善青海、西藏两省区的交通状况,原西藏运输总队政委慕生忠率领筑路大军,仅用7个月零4天便修通了第一条穿越青藏高原的进藏公路——青藏公路。1965年,北京至成都至拉萨的航线正式开通,架起了西藏与外界的空中之路。200671日,青藏铁路全线贯通。

  

 

  西藏一天都不能没有茶

  在西藏你可以一个月不洗澡,但你无法想象一天不喝茶。

  早晨一起来,藏民就开始烧茶,茶要一直喝到晚上,临睡前还要喝上一碗。无论是天寒地冻还是暖日当空,酥油茶一刻也不会停止。茶壶就放在藏民称作塔夸(土灶)的牛粪火上,里面什么时候都煨着茶。即使是外出放牧,他们也喜欢带上壶,想喝茶的时候,支上三块石头就可以烧茶了。西藏是国人人均消费茶叶量最多的地区,但是西藏不产茶。

  文成公主与酥油茶

  一个不产茶的地方,人们是如何喝上茶的呢?

  唐朝饮茶之风很盛,远嫁的文成公主把平生最爱的茶叶带到了雪域高原。当时的西藏饮食上基本上以牛羊肉为主,每天早晨就是喝牛羊奶,这让文成公主很不习惯,聪明的她于是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把牛奶与茶汁混合起来,这种茶味很快吸引了西藏人。人们认为文成公主之所以美丽,也是因为饮茶的结果,于是人们争相效仿,饮茶之风逐渐传遍西藏各地。

  文成公主为让藏人都能喝上茶,建议藏王用西藏的诸多特产派人运往西安、成都等地去换取茶叶。同时文成公主试着在煮茶时加入一些酥油和松仁、盐巴,这样就成了那种咸中带香而又柔顺可口的酥油茶。逢年过节,文成公主亲自制作这种酥油茶赏赐给大臣,酥油茶慢慢成了藏人敬客的最隆重礼节,一直延续到今天。当有客人来到,一定要敬奉上一碗酥油茶。

  酥油茶怎么做出来

  藏民先把紧压的茶块打碎,加水在壶中煎煮20~30分钟后滤去茶渣,把茶汤倒入打茶的筒里,同时加入适量酥油。酥油就是把牛奶或羊奶煮沸,用勺搅拌倒入竹筒内,冷却后凝结在溶液表面的一层脂肪。把茶汤、酥油混和,再加入炒熟捣碎的松仁、核桃仁、花生米、芝麻粉,最后放上少量的食盐,在打茶筒里不停地抽打。开始抽打茶筒时是咣当咣当的声音,后面就慢慢变成嚓嚓的声音,这时候酥油茶就打好了。

  饮酥油茶的规矩

  酥油茶流传了千年,也形成了它独特的民俗,如果有机会到藏民家里做客,一定要记住喝茶的规矩。

  规矩之一:当你坐到藏式方桌边,主人会热情地递过一只木碗或茶杯。主妇很有礼貌地按辈份大小,先长后幼地向众宾客一一倒上酥油茶,再热情地邀请大家用茶。刚倒下的酥油茶,客人不要马上喝,应先和主人聊聊天,以示尊重。

  规矩之二:端起碗来时不妨用无名指沾茶少许,弹洒三次,以示奉献给神、龙和地灵,然后对着酥油茶碗轻轻吹一圈,将浮在茶上的油花吹开后呷上一口,记住不要吝啬你的赞美:“这茶打得真好,油和茶分都分不开。”

  规矩之三:饮茶不能太急太快,不能端着碗一喝到底,要留一半左右等主人添上了再喝。慢慢品喝,会被看作是对主妇打茶手艺不凡的一种赞许。

  规矩之四:边喝边添,一般以喝完三碗为最吉利。

  规矩之五:热情的主人会不断地将客人的茶碗添满,如果不想再喝了,就不要动它。假如喝了一半不想再喝了,主人把碗添满后你就摆着不动。或者在你要走的时候,把剩下的少许茶汤有礼貌地泼在地上,这表示已喝饱了,主妇也就不再劝喝了。

  千百年来,藏人们就是这样喝着茶,在雪域高原坚韧地生活着。如同酥油茶一般,藏人都有一颗柔软的心。把茶敬奉给陌生或熟悉的客人,是一种真正的茶的精神。青藏铁路让我们离酥油茶越来越近,让茶香与牛奶的清香也越来越浓。

  责任编辑: [ 人大网站管理员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联系方式 | 使用帮助
Copyright 2004-2010 www.2013e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新余市人大常委会 新余市人大常委会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